另外,崇祯皇帝黑点不少,但也不用枉顾事实黑上瘾。他也十六七岁上台,还是做了不少正经事,而且执行力非常强。
就像李鸿章所说,这就是一个破房子,他不过是糊裱匠。崇祯干的也一样,拆了东墙补西墙。
朱由检大帝已经尽力了。历史上所熟知的一切能臣干吏他都提拔重用过了,包括袁崇焕、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杨嗣昌、陈奇瑜、徐光启、祖大寿、洪承畴……
没有重用而名气很大的,如钱谦益、史可法等,不谈操守,事实证明,他们的本事确实稀烂。
杀魏忠贤就不用再说了。因为崇祯之后看清了官员嘴脸,很快又提拔了无数小魏忠贤,折腾的文武官员欲生欲死。而且魏阉跌倒,崇祯连牙缝都没塞满。
崇祯皇帝也费尽心思弄钱了,结果呢?
他还勤政了,节俭了,整军了,整顿吏治了……
任何统治者的统治,都需要基本盘的支持。崇祯的基本盘是什么?
没有!
崇祯大帝是真真正正的“孤家寡人”。
你说他是自作自受吧,可就凭明末那帮官员的操守,大帝敢信任谁?
之前信任的后果就是刚登基第二年就被后金打到了眼皮下。你让那孩子怎么想?
你说踢开官员发动群众闹革命?别扯了,时代不同,没有可行性。
从没见过亡国之君像崇祯这么没人支持的,哪怕连保着他逃往南京的都没有。
总说京师被李自成打破后哪个哪个忠臣自尽殉国了,值得怀疑。他们之前干嘛去了?
崇祯十六年的正月初一,按惯例皇帝会在“金銮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可是,当天朝贺站班的就只来了两个人。
一位是个勋戚,另一位是首辅周延儒。
周延儒开导说,大臣们太辛苦了,可能都睡过头了。崇祯皇帝除了被气个半死,也只能认命。
崇祯十七年的正月初一,朱由检大帝看着空无一人的场面,不禁泪流满面……夸张的修辞手法,应该没哭吧。不知大帝当时作何感想。
是的,那一天,满朝文武大臣勋戚们一个都没来。可能是因为当天刮大风,所以官员们懒得出门。
上年那位勋戚也不来了,不知道是想通了还是死掉了;至于周延儒,前个月刚被赐死,自然没法去朝贺。
大明的“忠臣”没人把皇帝当回事,正月朝贺这种国家重大典礼都这样,何论平时。
简直堪称史无前例。
崇祯十七年的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敲钟召集百官。
结果不难猜。臣子们,没有一人前来。
三十四岁的朱由检大帝只好去跟歪脖子树相会。
所以,能指望那帮臣子们给皇帝尽忠?扯淡吧。就是一群贪官污吏反动派被人民群众打倒了,然后被美化成了殉国。(私货吐槽完毕)
……
可以说,中间商把差价全赚走了,留给皇帝的不够用,留给百姓的不够活。
当权者的困难在于:周围总有一大群——没你聪明或者比你还聪明的人,茶不思饭不想地琢磨怎么糊弄你。
你还没办法解决!
王朝末年的衰败,是全方位的衰败。
就像一个百岁老人,明面上直接病亡原因是肝癌,可其实检查一下心肺,基本上也衰竭的差不多了。即便治好了肝癌也挺不住几年。
大明又像晚期艾资病人。从表面上看还是健康,但其实内部免疫系统已经完全崩溃了。
崇祯面对的局面和清末差不多,也许可以撂挑子发展军头?那也保不住大明几年。我大清就被军头们坑惨了。老妖婆的威望够大吧,面对东南互保也没辙。
又跟蒋光头那会儿差不多,他还派小蒋还打老虎呢,根本无力回天。之前光头北伐到江浙就投靠了地主财阀,打老虎是自毁根基,当然要失败。
全烂了,换谁上台都不行,只能推翻从来。
(袁崇焕被下狱的前几天有个召对,水一下——
上曰:“人马可曾出城扎营么?”
守錡奏:“臣已选定七千五百余员,名令副将施洪谟、袁信率领出城,但督师袁崇焕移书兵部,又告不出。”1李守锜祖上靖难有功,世袭襄城伯,为京营总督。李邦华要整顿三大营被他弹劾走。他儿子袭爵上位后被李自成拷掠到上吊。
上曰:“他不要兵马出城,是要入城么?”
守錡奏:“扎营须用火炮,伏乞皇上多发。”(答非所问)
上曰:“内库火炮已发得多了,如今战车可曾完备否?”
守錡奏:“战车只有一百八十余轮,已发工部修造。”
上曰:“前发出帑银,工部一时造办不全,便当一面补造,这时节还靠工部怎么?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