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 第44章 钱难赚

第44章 钱难赚(2/4)

会赴官收纳,而充其赋役之类,故钞有流通……
    ……今也不然,钞之造于上也,有出无纳;钞之行于下也,有敝而无换……”
    道理说的挺正确,奈何皇帝们不管啊,一发钞就停不下来。终于让“大明宝钞”沦落成了废纸。
    当初朱元璋儿子秦王爷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烂纸,感觉挺可惜的,这要花出去。
    于是王爷用“大明宝钞”强买民间各类财物,致使大量百姓家破人亡典儿卖女。
    光是羊就买了几万头。前脚买来后脚就转手卖出。卖不掉的就摊派给大头兵,每五家必须买一只……
    王爷为了花掉废纸煞费苦心。
    不止是他,十个宗室起码有八个这么干。
    明代紫禁城有个“宝钞司”,听起来似乎很牛逼。其实那机构不是印钱的,和钞票也没关系,是给皇帝做擦屁股纸的……
    看看人家皇帝多明白,“大明宝钞”可不就等同于擦屁股纸。
    天启年间,由于财政困难,给事中惠世杨曾建议启用纸钞。皇帝没有明确答复,此事就搁置了。1十五年在刑部左侍郎任上被革职还乡,后投顺又投清又反清。顺治九年兵败,下落不明。
    崇祯上台,朝廷关于钞法讨论过几次。在大明即将嗝屁前,皇帝终于顶不住要发纸钞了。
    物料先来200万斤,工匠召3000,撸起袖子加油干!
    先印刷5000万贯,每贯面值一两白银,京城商户们可提前以优惠价两白银兑换。
    消息一传出,“京商骚然,绸缎各铺,皆卷筐而去。”
    可见老百姓早清楚朝廷德性,不陪它玩儿。
    阁臣蒋德璟说:“民虽愚,谁肯以一金买一纸?”2隆武帝被清军俘虏后他绝食自尽。
    崇祯皇帝看着几库房的钞票愁极了,更愁的是几个月后他就上吊了。自始至终宝钞一张都没推销出去。
    后话不提,言归正传。
    介绍完庄票和纸币,沈一石又说道:“有些钱庄、商号还兼办汇兑……”
    商号往来银钱携带不便,须马驮车载;再加上行程遥远道路不净,时有盗匪出没,所以就有了汇兑业务。有飞钱、会票等称呼。
    同城或者异地的各家相熟钱庄、商号彼此协商,互任对方出具的票据,票到付钱,与现钱无异。
    当前汇兑业务比较少,所以还没发展出专门的票号。
    ……
    李自成将要开的店铺名暂定了个农工商钱庄。
    走遍天下都找不出这么土气的商号名字。
    农工商钱庄要开办的业务既全又多,和别家还不大相同。
    存款,没利息,也不收保管费。
    贷款,不论人情,只凭有没有抵押物。等同于把当铺买卖合并了过来。如果这项业务有赚头,以后可以适当的给存款发点利息。
    此外还有银钱兑换、银炉、庄票、汇兑等通行业务。
    庄票就是“大顺纸钞”。
    纸钞成本低廉,仿造不易。
    除了开始研究纸张、油墨、雕版要花一笔之外,后面批量印刷的成本微乎其微。
    造假也很难。
    多色套印、水印谁都能做,但纸张、油墨是专用的,别人可不好仿。尤其是特制油墨,好吧,就算普通油墨整个大明都找不出第二家。
    而且纸钞图案只要足够复杂,再盖个印章甚至微雕章,基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现时的纸张质量也就那样,三五年回收一次换新版,一举两得。
    因此就算有人想伪造票版,可能他费心费力好不容易造出来,而“大顺纸钞”已经换新版了。
    大顺铜钱就不铸了。
    倒不是怕朝廷查,人家真不管。
    比如汉代五铢钱,直到唐代还在使用,前后长达五六百年时间。就是明代也仍然在用唐代、宋代铜钱,尤其宋钱,存量相当庞大。
    明代二百多年铸的铜钱还没有北宋两年铸的多。
    因为铜钱属于价值币,不是信用币,只要含铜量实在,就能通行天下。
    现今也没有冲床,铜钱都是采用浇铸工艺。
    先设计出样钱交由工匠在精铜上雕刻出祖钱;再用祖钱翻铸出若干母钱;最后以母钱为本,用翻砂铸造的方法做出子钱,也就是在市面上流通的制钱。
    其中祖钱要比母钱略大,母钱比制钱略大。这是由于铸造过程中会发生缩模。打磨抛光时也会导致尺寸及重量的减少,所以祖钱会提前让出余量。
    铸钱倒是不难,技术含量不高。问题是要用真材实料,就没多少利息了。要是铜价再一涨,甚至还会亏本。
    官钱为了节省成本,会搞些当五、当十甚至当百大钱,也就是说一枚铜板可以当五文、十文用。
    但是这种钱在民间用不大开。因为现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