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 第23章 翰林院院长

第23章 翰林院院长(3/4)

不毛之沙漠。宋先生独辟门,一反明儒陋,就人民日用饮食器具而究其,其活力之,结构之,观察之,有明一,一人而已。」
    这几乎是把宋应星捧上天了。
    老宋自然惶恐不敢担,「谬赞了谬赞了。大统领的学问才是真正的有明一,一人而已。」
    李自成感慨道:「倘若我大明士子人人皆有宋公之伟,国事又怎会一蹶不振。多做些实在学,少弄些之乎者,这样才能强国富民。可惜啊……」
    「功名一途害人不浅。」老宋心有戚戚焉。
    李自成开始循循善,「还是昌黎先生说得,‘世有伯,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祗辱于奴隶人之,骈死于槽枥之,不以千里称也,
    宋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千里,国之中流砥,奈何在大明治,一身经天纬地的本事无处可使。可叹!」
    老宋客气了一,心,短毛这就准备要招揽了吧?我到底该不该答应?
    短毛虽然只是个流,但学识渊,见解不,称的上是知己。「士为知己者死」有些夸张,不过……
    宋应星胡思乱想之,李自成站起来作,「宋先,李某在此厚,恳请先生屈尊大,在我大顺翰林院做一院长。」
    「不敢不,折煞了……」宋应星急忙站起来回礼。
    翰林院啊……
    明代进士授,大体与其考试成绩有很大关系。新科进士按殿试名,共被分为三个批次:一甲、二甲和三甲。
    一甲进士有三,即状元、榜眼、探,均入翰林院就,状元授官修撰(从六品,榜眼和探花授官编修(正七品)。
    二甲进士共数十名不,授官六部主事或知州(均为正六品)。
    三甲进士通常在百名以,授官包括大理评事、太常寺博士、推官、知县(均为正七品)及中书舍人、行人司行人(均为从七品)。
    …
    本章未,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也许会奇,怎么状元、榜眼、探花之,授官的品级却比后面的二甲人低呢?
    在明,翰林院是至关重要的部门之,养才储望之,天子近,地位清,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封疆大吏的踏脚石。
    因,虽然一甲进士表面上官职品级,但翰林院却是新科进士所能期望的最好待遇。
    除状元、榜眼、探花之,剩余的进士要想入翰林,则还需再参加一场入院考,若考中则会以「庶吉士」的身份进入翰林院深造。
    时人称「一入翰,便群目为储相,意思是翰林院中的官,都是为将来内阁阁臣作储备人才之用的。
    但是翰林官们也要忍受一大缺,这便是他们在当上大官之前都没有实权。明代俸禄又,人称翰林是「清华之选,这「清」字确实一点不,翰林院乃是「清水衙门,翰林官们不得不做多年清官了。
    明朝的文官考核官位升迁称为「考满」。即为官三年有初,再三年有再,再三年有通考。三次考试为期九,考完即为「考满」。运气不好的要等九年才能轮到升迁。
    举例子来,新科状元在翰林院勤勤恳恳工作九年,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升,他可以从从六品的修撰升为正六品的侍读或侍,虽然工作内容大同小,但好歹是升官了。
    就这样又过了九,状元老爷又顺利获得了升迁机,他可以从正六品的侍读或侍讲升为从五品的侍读学士或侍讲学,工作内容依然大同小异。但也有可能加个经筵讲宫的头,从而有给皇帝讲课的资格。
    再过九,状元老爷会由从五品的侍读学士或侍讲学士升为正五品的学士。而这个翰林院学士也是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了。
    之,如果内阁成员有空,经过上位官员的推,最终由皇帝做决,这在明朝称为「廷推」。廷推成,也就相当于入内阁了。
    但是整个翰林院那么多,官位有,每个人都要升,哪有那么多位置?于,詹事府和国子监等成为了翰林转迁之所。
    例如从六品的编撰状,他在第一次升迁过程中也可能转迁到詹事府成为一样是正六品的春坊中,也可能连升两级成为从五品的春坊喻,然后最终以詹事府最高长官詹事的官位入内阁。
    此外也可能转迁到国子,最终以国子监祭酒的身份入内阁。再者也可能倒霉,犯了啥事被贬到地方做官或者外转到其他衙,相当于惩罚了。
    大书画家王铎走的就是上面那些路线。只是他运气不,没等入内,朱由检就上吊了。
    与古人所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相,明代的内阁成员确实并没有丰富的地方行正经,甚至可以说毫无地方经验。
    …
    本章未,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但,这并不意味着明代内阁的选拔制度便不合理。
    首,翰林官属于皇帝近侍之,甚至可能是皇帝的老,彼此较为熟,容易建立「信任关系」。而在皇权社,再没有比皇帝信任对执政更重要的事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