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悠悠惊愕的发现,自己不用多说什么了。
对于首次出现的电影线上大规模营销活动,网友们的参与热情度出乎预料的高,这也使得大伙对影片的关注急遽升温,乃至沸腾。
尹悠悠的感觉并没有错。
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速度是惊人的,短短几天时间,《唐伯虎点秋香》专属表情包就在全网普及开来。
通过各种引流手段,加上网友们的自发推荐,以官方宣传主站为主阵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宣传矩阵,引发巨大的话题效应。
大部分网民都知道是宣传,但因为好玩,大家不仅不觉得反感,反而乐在其中,愿意为作品的营销助力,并期待电影的上映。
而这一切,很多业内人还都懵然无知。
当然,这里面并不包括天空院线的管理层。
譬如林永强,早早就知道敦煌的营销重点在互联网,因此一直关注着网上的动静。
现在,他只想说一句——原来互联网还可以这样玩?
坦白说,他不是互联网重度用户,但在不知不觉间,也熟练地玩起了表情包。
而看似微小又简单的表情包,不知为《唐伯虎点秋香》吸引了多少网民的关注——可能是一个金句,可能是一个搞怪表情,就引发了网民对其出处的兴趣,进而被引导至电影的宣传主站。
林永强点击宣传主站的时候,网站甚至一度崩溃了——虽然很快就被修复了,但哪怕再不懂互联网技术,他也知道,只有访问量太大才会导致网站崩溃。
问题来了,这部电影的宣传主站访问量究竟有多恐怖?
具体数据只有敦煌知道,但不是不可以估算一下。
依托企鹅通讯庞大的用户数量——早就过亿了,哪怕只有一半,不,哪怕只有四分之一的用户被引流,宣传网站估计就要崩了。
而这,有多少是可以转化为票房的呢?
不用多,只要有三五百万人转化成愿意走进影院花钱的影迷,敦煌都可以偷笑了。
——不要说不可能,愿意花时间在线上参与营销活动的网民,就极有可能跑去线下看这部电影。
而还有引发话题效应后吸引的路人呢?
一时间,林永强千思万绪——他大概正在见证时代的变革!
所谓“后续票房看口碑,首日票房看宣传”,一部电影的首日票房基本盘由题材、导演、演员等决定,都是可以通过统计资料预测出来的,而怎么扩大基本盘以外的增量呢?
那就要通过铺天盖地的宣传、轰炸和病毒营销,来提升对电影低敏感人群的兴趣了。
——所谓低敏感人群,就是那些不是影迷,甚至也不关心娱乐新闻和八卦,和电影界的联系时有时无,充满了随机性的人群。
他们很可能盯着一段预告片,却心不在焉地想着别的东西,看完以后对影片本身毫无印象;也可能会因为某个点对电影充满了兴趣,查询基本资料和上映日期,迫不及待地等着上映。
所以,这部分人群就属于发行公司投放广告、海报等宣传物料的攻关对象。
这也是商业大片在上映前往往投放极多版本的预告片,以及对于预告片的制作极为重视的原因——
对于粉丝来说,这些多版本的预告片会让他们有重复和过度宣传的感觉;但为了确保尽量多的低敏感人群观看过预告片,提升他们走进电影院的概率,也只能进行这种撒网式的宣传。
在今天以前,这种宣传是比较低效的,甚至可以说是类似于玄学——
你铺天盖地的宣传到底能带来多少观众,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个谜,也没有什么办法能有效地获取低敏感人群对宣传的反应,一切只能由负责人的经验和判断力决定,更像是一盘赌博。
但在互联网社交兴起之后,一切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瞅瞅,从社交营销,到访问宣传网站,再到报名参加活动,随着参与程度越深入,敦煌对于营销宣传能带来多少观众的反馈就越精准。
而敦煌能不能通过反馈区分开粉丝和低敏感人群,进而找准观众的痛点,采取更加高效的宣传策略?
林永强不知道“大数据”的概念,但他知道的是,即使现在不能,随着对互联网营销的熟练运用,敦煌总能找到办法进化的。
相比之下,传统“大撒网”的营销宣传方式,既低效,花钱又多——他同样不知道敦煌在互联网营销上的投入,但再怎么高估,也不会比电视投放广告的费用高吧。
想到这他就有点想笑。
五大想要在传统渠道上锁死敦煌,谁又能想得到,反而让它逼出了一条新路呢?
没准,敦煌还能反过来打破五大的垄断!
天要变了,林永强能做的,就是建议公司调高《唐伯虎点秋香》的排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