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明1805 > 第三一二章 巴拿马运河方案

第三一二章 巴拿马运河方案(2/4)

说,美国人在1775年宣布独立,马上就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了。
    不可能说,大清朝廷下了剃发令的一瞬间,全国所有男人都变成阴阳头了,第二天就再也看不到梳发髻的人了。
    凡事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哪怕策略游戏里面造房子,也要有工人在那儿敲一会儿的。
    几乎所有河流都有误差,所以会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个流动也是有过程的。
    一条长度八十公里的河流,前后落差二十到六十厘米,平均每公里落差可能只有五毫米。
    一公里前的水面比一公里后高五毫米,人不用设备肯定看不出这种程度的倾斜。
    一个最小的波浪造成的差异都不止这么点。
    这在这种尺度上是近似可以忽略不计的差异。
    就算是将落差集中在一点上,也不过是一个最大高度六十厘米的“瀑布”而已。
    四大洋本来就是联通的,这瀑布是永远都流不完的。
    修建直通运河的时候,如果没有考虑这点落差,也不会影响运河的修建。
    更不算是什么致命的问题。
    不存在因为这点落差所以无法修建直通运河的逻辑。
    影响直通运河建造的直接因素是工程量。
    按照王金鹏的计算,这是五亿土方的工程量。
    历史上的苏尹士运河开通的时候不过挖了七千万土方。
    两者之间出现了七倍的差距。
    而且对于美国以外的国家而言,巴拿马运河的重要性比苏尹士低了一个数量级。
    巴拿马独立之前,还属于哥伦比亚的时候,哥伦比亚就想要修运河。
    它主动邀请美国和泰西重要国家参加,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国家根本就没理会。
    直到法国人修通了苏尹士运河,膨胀了之后才去接了这个茬。
    然后美国人就在那边疯狂捣乱,把运河整成了个烂尾工程。
    最终美国怂恿巴拿马地区独立,然后从巴拿马手中拿到了建造和使用权。
    从西班牙殖民新大陆开始,很多人想了这条运河四百年。
    一直到美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才终于用尽可能廉价的方式建成了。
    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曾经有计划在巴拿马运河旁边,再修一条直通运河。
    三十米的水深,两百米的宽度,一百公里的长度,预计要挖十亿土方。
    也许项目本身就是个噱头,也许是因为成本问题,最终不了了之了。
    王金鹏确定朱靖垣没有疑问了,就继续说明接下来的下面的方案:
    “第二种就是船闸方案。
    “尽可能利用现有山谷地形,修建水坝,构建水库,利用水库的水面通行。
    “通过多级船闸,连接不同高度的水面,将船只送进水库航行。
    “船闸方案之中,获得不同水深的建设要求,会比较明显的影响工程难度。
    “目前建议的方案,是船闸宽度三十六米,航道宽度两百米,深度十四米。
    “预计工程量两亿土方,同样按照十年的工期计算,需要五万人就能完成。
    “如果有十五万工人参加的话,应该只需四到五年就能完工了。
    “另外几个不同规格的方案,在工程量和所需人力上略有差异。
    “目前各个方面的主要是对两种方案的选择有争议。”
    这个船闸方案就是历史上美国采用的方案。
    最为节省资金,最为节省时间,工程单独较低的方案。
    不过王金鹏的方向虽然与上辈子的美国人一致,但是计划的细节上仍然有明显差异。
    就算是王金鹏列进文件的最低标准,也仍然比美国实施方案规格要高。
    直到二战时期,巴拿马运河的通行船闸宽度都是三十三米。
    美国战列舰宽度也因此被限制在了三十三米。
    王金鹏上来就建议直接搞三十六米的船闸。
    其实在历史上,美国人在很多时候干事都是抠抠搜搜的。
    比如说连接五大湖和纽约的尹利运河,最初建成的时候水深只有一米二!
    一米二,这在大明人看来肯定就是一条水沟,当时也确实被嘲讽为“尹利沟”。
    他们想要“干实事”的官员,会先尽可能的减少扯皮,用最小的代价让运河“开通”。
    让经济和舆论效果发酵出来之后,再去向议员们施压拿钱来扩建和加深。
    这就是早期美国人的干工程的逻辑。
    巴拿马运河也有类似的特征,只是相对而言更加的庞大了,以至于能被称为奇迹。
    王金鹏介绍完了基本情况,就继续站在朱靖垣的身边。
    朱靖垣仔细翻看了文件上的详细内容,确认自己没有什么疑问之后让王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