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挽明:从在野侯爵开始 > 第233章 周王府的关注

第233章 周王府的关注(1/2)

    在布局酱料产业之前,有人因为他在中医药方面的投产,对他投以关注的目光。
    王宏宇在这几个月算是彻底出名的人物。
    他先不亮出身份,还算比较低调,一旦后面的流动图书馆和浑河军抵达,那一下子就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但这看对谁来说。
    对于文官来说,王宏宇是胆敢拂他们面子的武夫。但对于地位更高的藩王,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开封周王府,周王周肃凑已经六十岁了,与大明在位最长、去年刚刚驾崩的万历皇帝是同年出生。
    看惯了万历朝高拱、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再到现在方从哲也被赶走了……
    帝王与文官博弈、文官对武将打压、文官内部党争……这些朝堂上的事,终究离周王这一脉已远。
    王宏宇似乎得到当今天启皇帝的青睐。
    想必他作为一个聪明人,不会犯傻来跟藩王产生接触。
    周王府自然对此事没多过问。
    可是,王宏宇在祁县大搞产业,还是跟周王府经营药草有密切相关的领域。
    这消息就引起注意了。
    开封府内,周王世子朱恭枵,年近四十岁,正负责王府上上下下的产业。
    其中就包括五万亩中草药。
    周王封地不全是自家经营,有些是官府经营王府享有利润,但这五万亩中草药却是自己经营。
    朱恭枵很快就得知,杞县那边一传开要采购中草药原料,扩大中草药种植的消息。
    他虽然还是世子,却颇有作为和头脑,立刻察觉这是有人在做产业,规模估计不小。
    稍微一打听,竟然是王宏宇。
    这可吓了一跳。
    听说王宏宇很能打,现在采购大量中草药,还促使一些人在经营此事,难道他又要打仗?
    朱恭枵脑子很快,第一时间不是觉得被人抢了产业,而是觉得这是一个扩大中草药产业和销售的机会。
    如果说要打仗的话……除了辽东也就是西北和西南了。
    这两个地方都距离中原腹地的开封不算太远。
    “来人。”
    周王府管家立刻走到他身边:“世子有何吩咐?”
    “打探一下,王宏宇这支南军,是否在准备什么战事?”
    “是。”
    任务虽然只说问问是不是在准备什么战事,但管家明白肯定要查清前因后果,才能给世子和王爷交代清楚。
    管家走后,朱恭枵陷入思考。
    “我们很久没参与朝政了,现在当然也不能参与……这应该不是天启陛下的试探吧?”
    他想了想又摇了摇头。
    “应该不会,如果是王宏宇有心搞些中医药产业,在军中广泛应用,那确实是一件好事。”
    周王一脉从朱元章第五子朱橚一脉流传至今,除了最开始在政事上栽过跟头,后面就一直安安稳稳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过问政事,尤其是祖上朱橚自栽过跟头以后,就专注于经营。
    ……
    王宏宇在杞县多停留了一天。
    周王府听到消息了,他们会比较聪明呢?还是会很谨慎呢?
    总之不会太傻,像腐儒一样觉得被动了地位,跑出来阻拦。
    “我有一个朋友,跟我讲过明朝最优秀的王爷,首推周王一脉。”
    那必须是聪明人啊~
    按照记载,周王一脉一直专注于草药方面的经营和探索,而且是继承自朱橚。
    朱橚是朱元章第五子,年轻时就对草药非常感兴趣,认为可以救死扶伤、延年益寿,着手医药方面的书籍着作。
    后来涉及政事被流放到云南时期,结合云南非常丰富的草药,了解许多民间疾苦,与民间良医李陌一起下乡上山走访,共同总结编写出了通俗易懂的《袖珍方》一书。
    十几年后第二次流放云南,从未间断草药的研究,创作出了影响力极其深远的《救荒本草》。
    《救荒本草》影响非常巨大,李时珍受它的影响并有许多引用。徐光启将其完整收入《农政全书》,此后几百年的许多草药类书籍都引用《救荒本草》。
    此书之后对倭国也产生巨大影响,之后又在英美学界都有不小的影响,获得非常高的赞誉。
    王宏宇还能让它影响更大,让现代医学以华夏为最主要发祥地。
    杞县的研磨工场产出的中药,用标准化、定制化的器皿称量,装入统一裁剪包装的纸袋,保持干燥就能保存很长时间。
    药材的包装要用地势高或者沙地为主的干燥区域,专门注意防范夏季大暴雨和洪涝时期,运输时避免潮湿,卖到各地再拆开,依旧是效用良好的药材。
    这一大片工场有干燥的区域,也有相对阴面容易潮湿的区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