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挽明:从在野侯爵开始 > 第255章 美洲作物的种植计划

第255章 美洲作物的种植计划(1/2)

    王宏宇以之前带来的50名工匠为主,吸纳周家和老兵几十人,铸造弗朗机子母炮和虎蹲炮,一月产10门。
    从小舅刘若愚那里带来的那个老师傅指导一些能工巧匠,专门制造燧发枪,计划每月生产30支。
    张名世曾经跟赵士祯学习过枪炮,此时提供鲁密铳图纸,计划一月可产20支。
    军械不能大规模生产,因为这些武器不赚钱不养活人。
    所以量要适度,目前总计不到300名军械工匠,已经是郧县本地供给粮食和物资的瓶颈了,等屯田军打下新粮再增加产量。
    郧阳这个山地多水的地区,正好可以搞些新东西~
    此时徐光启应该搞红薯育种十几年了。
    红薯从美洲到吕宋,再到福建和广东,现在已经有些种植面积了。
    但是该品种御寒和适应性方面需要不断培育,徐光启已经将红薯引入长江南北,培育出可适应江淮气候的品种。
    不过红薯最大功效是将丘陵、山地、良田以外崎区地方利用起来。
    作为主粮,它比水稻等差得远。土地方面,红薯非常消耗土地肥力。饮食方面,可供给能量营养比例远低于稻麦。
    简言之,费地、供能一般、营养一般,不适合在良田种植。
    可是郧阳没多少良田。
    很多地方适合种红薯~
    郧阳山区最核心问题是,缺乏交通运输和适合本地的粮食作物。
    红薯刚好能无缝对接。
    随着水运潜力挖掘、陆路条件提升,郧县、郧西有一定的稻、麦产量,襄阳各县更是大明全国产粮要地,都可以运输到各县。
    主粮依旧是米面,红薯则是重要补充。
    这样可以招募更多建设军屯的兵卒,本地也能养更多人口,产业发展速度可以继续加速。
    王宏宇刚巡查完就给徐光启写了信,现在回信说,从上海老家有一批御寒能力稍强的品种,已经在淮河以北试种。
    现在过了种红薯的时节,明年初春就能给几百斤这种适合淮河流域种植的红薯种子。
    郧阳属于秦岭汉水流域,可以适应淮河流域温度的红薯品种,可以在秦岭汉水一带直接推广。
    郧阳今年屯田的人口还不多,明年就是种这些红薯的时候,再过两年红薯就可以再推广出去。
    “红薯盛世”?
    王宏宇才不要那种虚假的吹嘘。
    红薯只是一种重要补充,为了针对不同地形提高利用率。
    山地丘陵利用起来,建设军屯就可以有更多的人口,从事郧阳山区的矿产和手工业。
    明年红薯会到位,又给徐光启回了信,争取把玉米、土豆、花生和辣椒也引进。
    这几种都适合在目前布局的区域种植。
    尤其是开封杞县,后世产的花生天下闻名。整个河南一省的经济作物,呈现出“北花生南芝麻”的分布。现在“签了芝麻,也要花生。”
    搞这些经济作物、工矿产业的前提是,局势不能大乱,粮食没有缺口太大,否则市场自发的导向粮食。
    就像湖广的水产养殖,在明中期以前欣欣向荣,晚明时期粮食价格高,鱼塘、胡泊被填埋为粮田。
    这种情况下搞工矿和经济作物,阻力和成本非常大。除非使用高度系统化、整体规划、因地制宜的计划经济,否则工矿产业举步维艰。
    没有大量矿产、工场手工业,就没有以它们为基础的逐利和再投入,没有这些再投入也养不出一批科研人员,没有一批科研……
    没有这一切,依旧是在土地、粮食和人口的问题上,矛盾不断激化。
    永宁土司奢家、水西土司安家,这段时间也没停着。
    安排手下往周边府县潜伏、贿赂一批官员提供物资、征召了远超外界预估的兵力。
    两家准备了几十年,终于到了今年时机到了。
    年初的时候,辽东发生了明朝和努尔哈赤的辽阳、沉阳大战,明军不仅损失巨大,许多汉民成为建奴的奴隶,最大的两座城池沉阳、辽阳丢失。
    更让奢崇明、安邦彦兴奋的是,可怕的敌人周敦吉、秦邦屏战死了!
    川军、石柱土司白杆兵、酉阳土司兵损失惨重,他最为不敢面对的石柱土司秦良玉还带领白杆兵军镇守山海关。
    奢崇明认为朝廷已经无力控制西南土司了,多年准备叛乱的时机已经成熟。
    自从刘綎带领的15000川军两年前在萨尔浒全军覆灭,奢崇明就觉得吞并西南的机会来了,可是当时手里名义上只有一万兵马,主力只有三千。
    虽然他从来没有把四川那些卫所兵看在眼里,可他除去3000精锐,剩下7000朝廷认可的普通兵马与大明的卫所兵没有任何区别,也是种地之余稍加操练的农民。
    这几年他暗中贿赂了一批官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