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 第143章 天下疾苦啊

第143章 天下疾苦啊(2/6)

城的话让众多的儒生眉头一皱。
    不过出于初来乍到,面对嬴城这个陌生而强势的人,没有贸然的反驳。
    张良也是十分不赞同嬴城的观点,却也是略有顾忌,只得轻微的解释道:“城池,自古聚集之由,皆为政权的起始,多用于军事之途。”
    “并非以百姓生活而定,亲近于天子脚下,是权力天然趋势。”
    这已经说的非常的委婉的。
    更直接一点,就是我完全不赞同你的观点,甚至你的观点完全是错误的。
    嬴城笑了笑,道:“权力来源于人,而不是一座城,人在何地,权力就会出现在哪里。”
    “一里之地有里正,便是权力的中心,何苦舍近求远呢?”
    张良眉头一皱,道:“里正只有一人,这一里之地却有千余人。”
    嬴城同样笑道:“如此说来,这皇帝只有一人,丞相只有两人,九卿只有九人,郡守县令也均只一人,人们又要去追求什么样的权力呢?”
    张良再次道:“这管理天下,非一人之事,自有许多的空缺,这是可以被竞争的。”
    嬴城笑道:“是啊,天下之管理不是一人之事,这一里之管理也非一人之事,如此,为何又要去城里去竞争权力呢?”
    有儒生实在不想听下去了,怒道:“乡野之地乃荒芜之地,城池之地乃繁华富贵之地,不去繁华之地反而要在这荒芜之地,是何道理?”
    嬴城摇头,笑道:“为什么城池之地可以是繁华富贵之地,乡野之地就不能成为繁华富贵之地呢?”
    张良眉头紧皱的道:“千人之繁华,比不得百万人之繁华!”
    嬴城再次摇头道:“然而这百万人,又有多少人居于乡野呢,乡城之比,十中去九之又九为城民。”
    “那么,是要让这其九的乡民进城容易,还是让这九之又九的城民下乡容易呢?”
    陆贾骇然惊起,眸光闪烁的惊道:“所以,三万儒生前来,并非入城,而是下乡里!”
    “而朝廷,要拆城以为乡里?”
    张良震惊的摇头惊道:“这不可能,根本不可能做到。”
    嬴城也笑吟吟的起身,笑了笑道:“咸阳在籍一百三十七万人,预计户籍统计可达两百万,其中有二十一城,居城者只有三十万人。”
    “让这三十万人回归乡野容易呢,还是让一百七十万人住在咸阳城容易呢?”
    “我认为,三十万人回归乡野,更容易一些。”
    “你们觉得呢?”
    张良惊道:“可乡野如何富?”
    嬴城笑道:“石米如何,石酒如何。”
    “石麦如何,石面如何。”
    “这乡野之土却可成宫墙之砖。”
    “这乡野之木却可为栋梁之木。”
    “如何又不能富呢?”
    嬴城澹澹的笑着,仅仅逗留片刻,便起身巡查整个马台里的变化。
    说真的。
    马台里的事情,是他没有想到的。
    只觉得这古代,办事效率不是后世可比的。
    当时他只是为了给冯世杰讲解经济之道,货币流通之理、
    他的意思只是想说,府衙的重要的职权,是要让货币流通起来,让百姓有货币的流入,也有货币的流出。
    自然而然这种变化就可以让百姓富裕起来。
    至于给每个人发五十金,仅仅是他打的比方。
    可谁知道。
    冯世杰在频阳回来之后,就研究了许久,没有和任何人说,直接选了咸阳最贫穷的里,马台里。
    然后就真的发钱了。
    按人头一人五百钱。
    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这要是折算价格。
    一石粟米一百二十斤,一石十斗,一斗十二斤。
    三钱一斗粟米。
    五百钱可以购买在一百六十斗粟米,整整两千斤。
    如果按照后世网上粟米的价格。
    粟米的价格是36元/千克。
    一斤十八块。
    那就是按人头,一个人头三万六千快。
    在马台里一户人最多的是一户叫马三的户头,足足有十七口人,那就是直接给发了六十一万。
    要知道。
    这六十一万是按照他穿越前新时代的价格,而这笔钱所处于的时代,却是那几十年前的物价状态。
    六十一万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
    刚开始他不知道这个事情,而且冯世杰谁也没有说,甚至给始皇帝都没说。
    身为内史人家拥有这样的权柄。
    只是等到冯世杰将钱发下去,导致周围几个乡里的人闹腾起来,被冯世杰不留情面的镇压下来,这件事才被御史大夫府给捅在了朝堂上,冯世杰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