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 第143章 天下疾苦啊

第143章 天下疾苦啊(3/6)

弹劾。
    但冯世杰毕竟在内史位置上坐了十几年,所在县级,可人家的地位一点也不比封疆大吏地位低。
    就那么磨蹭了十几天之后,冯世杰将自己的暴力研究成果呈现出来,并总结出了一套怪异的经济之论。
    也就是货币之论,全篇阐述了一个道理,让货币流通起来,发挥货币真正的价值。
    然后,满堂哗然,弹劾冯世杰之事,就不了了之。
    而这。
    就是马台里事件在背后所出现的朝堂过程。
    而他也是在御史大夫府弹劾之后才知道,冯世杰的疯狂行为。
    也因此感慨。
    这年代如果真的想要做点事情,说难,对于有些人来说一辈子都够不到。
    可对于有些人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
    五百钱对掌握着皇都的府衙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
    那只是府衙用来验证,货币在民间的流通方式以及民间富裕之后,最终会流向什么地方。
    最终实际的调查流向表明,以马台里无端产生的货币开始,这些货币已经被带到了远离咸阳的北方的草原上,南方的深山中。
    在这个过程中,不止马台里一个贫困之乡发生了改变,好像货币的流通都变得富裕了起来。
    这在朝堂上,是有实际的数据支撑的。
    冯世杰发动了自己大伯冯去疾以及整个冯氏,才调查出那样一份足以给自己脱罪的数据。
    现在的冯世杰,每一天都在关注着马台里的变化,乃至于朝堂之上不少人也都在观察着马台里的变化。
    而嬴城,也在关注着马台里的变化。
    冯世杰在关注自己的经济货币之道。
    朝堂在关注马台里在经济文化人心等各方面的变化。
    而他。
    在关注马台里的自我经济变化。
    因为他在看到冯世杰的数据之后发现。
    在这个时代,一个并不是依靠宗族维系的只有一百一十户的村子,在拥有颠覆性的财富之后,竟然以一种神奇的方式,在向着集体化转变。
    没错。
    马台里现在的变化。
    在由私有制自我转变为集体制。
    在大秦耕战国策的影响下,民有耕田是私有财产,以户为单位的私有农田制度。
    但是,在每户都拿到大笔的财富之后。
    在里正的组织下,每户按照田亩的多少拿出了购买五头的钱币,这五头牛,属于马台里的集体财产,由里正负责保管,各户共养。
    然后。
    出现了集体性消费的现象,一大群人进城消费。
    之后。
    出现了集体劳作的事情。
    整个马台里的房屋,普遍破旧,在里正的带领下马台里一千余人集体前往秦岭砍树,集体前往骊邑砖窑购砖瓦,并集体进行统一的营造。
    而且。
    根据马台里乡民之间的商量,因为要盖房屋,会安排集体耕作,不再以谁家用耕牛就拉去哪耕种,而是从耕地的一头耕作向另一头。
    邻里帮忙种完,其余剩余劳动力,继续营造房屋。
    这样的变化,对嬴城的吸引是吸引巨大的。
    这和他所认识的世界,不一样,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因为按照他以及后世人的思维,如果直接给他六十一万,他肯定是要到县城里面买房的,基本上这六十一万就没了,可能还不够。
    但是。
    马台里,这个咸阳最贫困地方的百姓,却按照耕牛,农具,粮食,锅碗瓢盆,衣服,翻修房屋,做生意这样的顺序,依次花光六十一万。
    这样的顺序,让他思考了很久。
    也就生出了他刚刚的哪套理论。
    拆城下乡。
    以里为单位的集体化农业经济。
    以城池为集中百姓的方式本质而言是一种集权的方式,把所有人集中在一起方便管理。
    以此产生了其他经济行为,进而令城池富裕了起来。
    然而。
    马台里的事实告诉他。
    在这个时代,百姓压根就没有想要在城池之内生活的想法,房屋的属性被排在倒数第二位。
    而农事,被排在第一位。
    因为对百姓而言,在天下安定的环境之中,居于乡里之中,才是真正的衣食无忧。
    这,就是他关注马台里的目的。
    当然。
    这样的结论是片面的,仅仅一个马台里,还不足以支撑这样的理论。
    但他可以确定的是。
    农业,是一定要发展的。
    而集体化农业,是一定正确的。
    那是他亲身经历的事情啊!
    以前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