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一百二十七章 锦衣卫革新

第一百二十七章 锦衣卫革新(3/5)


    他在所有人的注目下,带着人很快离开了。
    之后、监察司的人也快速的将南北镇抚司的所有桉件文册收走,开始调查这所有桉件。
    也就在陆文昭宣布涨俸的事情后,当天下午三匹快马就带着锦衣卫黄册和书信送往了燕山大营。
    等朱由检拿到黄册和书信的时候,已经是三月初七了。
    他仔细的看着手中陆文昭对于各种事情安排的书信,默默不出声。
    倒是王承恩、他知晓了一切,不由开口道:
    “殿下、就这么下去,我们恐怕坚持不到年末啊……”
    “这就得看卢剑星了……”朱由检头也不抬的回应。
    至于王承恩口中所说的坚持不到,便是御马监的银子不够的事情了。
    得到了内帑八十万两的拨银,加上春耕已经开始,朱由检心里也开始活跃了起来。
    他开始施行自己的计划,并且和皇兄书信商量了一番。
    给锦衣卫涨年俸,制定规则、这些都是朱由检的想法。
    北镇抚司监察边疆军备,在大明延边各国收集情报,监察所有卫所。
    南镇抚司监察百官、商人、以及兵马司和各地的盐课司、课税司等等。
    之所以要开始监察,便是因为朱由检眼下已经有足够的本钱了。
    眼下、顺天府和永平府的四十八卫六所的屯田清查已经开始接近尾声了。
    近十万人清查两个府,速度不可谓不快,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就查了个一干二净。
    当然、这还多亏了各地百姓的帮忙。
    知道要分田,他们主动帮忙丈量田亩。
    或许丈量的器械不行,但他们人多,每个人在脚腕拴上三尺的绳子,随后开始绕着田走,很快就走出了一亩地。
    正是在这数以百万的百姓帮助下,御马监的丈量基本完成,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地方没有报上来。
    就目前送来的黄册,四十八卫六所,一共有田1636万4000多亩,男丁159万3600余人,人口394万9800余人。
    除了这些、还有几十个村镇没有计算,但大概差不多就是一千七百万亩军屯田不到,人口不超过四百万。
    相比较明初四十八卫六所的一百三十多万人,一千三百多万亩田,人口无疑增长了三倍有余,而屯田只增长了三百多万亩。
    想到这里、朱由检特意开口道:
    “承恩、先把官场、马场的山和田划出来。”
    “草场就划两百万亩,官场就延燕山脚下的小山就可以了。”
    “剩下的一千四百多万亩田地里,把答应上直十六卫军和上直十二营将士的十亩军田发给他们的家人,他们的家人则是按照一人四亩分田。”
    “剩下的田交给百姓分,分田的时候把事情都说好,御马监与他们三七分粮,赋税御马监出。”
    朱由检将自己对这次军屯田的想法都说了出来,而王承恩听后,便叫来了两个太监,搬了几张书桌在后院的露天庭院,随后叫来了几个军中的书吏开始计算。
    拨算盘的声音不停地响起,一刻钟后王承恩汇总抬起头道:
    “殿下、如果是这样的话、上直十六卫军加十二营,一共满额12万5600人,需要发125万6000亩参军田。”
    “算其父母、子嗣,应该发田最少五人,每人四亩便是二十亩,大约需要预备三百万亩田。”
    “这些天再减去之后,还有大概一千万亩。”
    说到这里、王承恩似乎想到了什么,又笑道:
    “不过眼下军中招募的人马,都是从原来卫所军户之中招募的,这边发了参军将士和其家卷的田,加上原先七卫一营中部分将士父母是直隶以外的人。”
    “算下来、应该只需要给三百五十万人发田就足够了。”
    王承恩的笑容逐渐凝固,似乎感觉到了不对劲,他们的田似乎还差一些……
    三百五十万人,每人三亩就是一千零五十万亩,眼下好像有几十万亩的缺额。
    他的笑容凝固了,而朱由检却摇头道:
    “缺额我知道了,参军田多预留五十万亩就足够了,之后还需要对北直隶的其它卫所动手。”
    “先把眼下的军户给满足,只要十六卫军和十二营编练成材,北直隶和辽东、以及九边的事情就轻松许多了。”
    近十三万兵马,如果真的能编练成眼下七卫一营的程度,朱由检就有了和文臣翻脸的本钱。
    只是、这个时间会很长,因为要装备这十三万兵马,以御马监的财力,或许需要两三年。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王承恩开口道:
    “算一下南北场今年的岁入,大概是多少。”
    “是”听到朱由检的话,王承恩又开始敲响了算盘,而其他几名军吏也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