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一百二十七章 锦衣卫革新

第一百二十七章 锦衣卫革新(4/5)

热门推荐:
用算盘计算了起来。
    不过这次要稍微久一点,因为南北场有草束、有粮食、有牛羊、还有养殖的官场。
    由于时间有点久,朱由检叫人准备了一些酸梅汤,虽然没有冰块,但喝着也算不错。
    山泉水冰凉,也能起到消热的作用。
    “殿下、算好了!”
    半个时辰过去,王承恩将各种收入做出了汇总,随后对朱由检开口道:
    “账本奴婢已经写好,殿下可以过目了。”
    “眼下御马监南北场一块,如果水军三卫也招募完毕,每年支出银子540万2140两,每年岁入现银124万8000两。”
    “目前少了水师三卫,因此每年支出少了39万1140两。”
    “另外、南北场一块收入粮食预计1342万石左右,如果在当地卖出,可以卖到557万两银子左右,也就是总岁入681万8000两。”
    “去了支出,今岁年底的预计岁入记正入180万7000两。”
    王承恩是算好了、但朱由检却心情沉重了。
    他对王承恩询问道:“蜂窝煤窑、皇店、养殖官场、南场茶引,这些收入都算上去了?”
    “回殿下、都算上去了,那每岁入的124万8000两现银就是这四处应该能赚到的银子。”王承恩回应道:
    “殿下不用担心,御马监的大头主要还是田赋、眼下的岁入还是正入。”
    王承恩以为朱由检是担心银钱的事情,却不想朱由检是在心累。
    到了最后、他也走到了要吃田赋的路子,与他当初想要对盐酒茶等税动手的想法相驳。
    想到这里、朱由检沉默数秒后问道:
    “若是粮食长得好,麾下的百姓每岁每人能大概有多少粮食……”
    朱由检这问题很莫名其妙,但王承恩还是想了想,随后敲打了几下算盘说道:
    “南场的百姓,正常来说,每岁交了咱们的三成租子,还能有一千斤左右的粮食。”
    “那北场呢……”朱由检皱眉询问。
    “北场眼下一人三亩,交了租子后应该在六百多斤粮食。”
    明代一斤差不多是后世的一斤二两,也就是说、北场的百姓能收到七百二十斤左右的粮食,平均每天两斤米。
    这算好吗?好像不算,哪怕两斤米能煮出来四斤米饭,但对于肚子里没有油水、没有荤腥的百姓来说、只能说勉强活着罢了。
    朱由检的心情一时间很沉重,他问心自问、自己这样做,与那些地主又有什么区别?
    相比较他老祖宗朱元章只要求每百亩交十二石粮食的标准,他的标准更加难以接受。
    每百亩要让百姓交六十石粮食,只留下一百四十石给百姓。
    但如果与同时代对比,相比较那些与佃户六四,甚至七三的地主士绅,他麾下御马监三七分简直就是天堂。
    “尽快结束这局面吧……”
    朱由检深吸了一口气,知道如果不靠军屯田,他就没办法养军,也就没办法击败外敌,收拾内贼。
    眼下的局势已经很不错了,哪怕现在爆发百万流贼、朱由检也有自信在很短的时间把他们都收拾了。
    哪怕十六卫军和十二营还没有编练好,但仅凭七卫一营就足够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王承恩开口道:
    “兵马估计很快就招募结束了,传我令,将七卫一营打散,混入现有的十三卫军、十二营之中之中。”
    “至于水军三卫,等着暹罗的柚木运到天津卫,看看能不能造出大船再说。”
    “奴婢领命……”听到朱由检的话,王承恩回礼应下。
    在他应下之后,朱由检也询问道:“戚元辅的八千正兵和两千辅兵应该抵达辽阳了吧?”
    “回殿下……”王承恩点头道:
    “八日前就已经入驻辽阳,戚总兵也将辽阳军粮运送了五万石抵达沉阳,并安全回辽阳城了。”
    “眼下辽阳有浙兵一万四千六,辽兵一千,辅兵四千,总共一万九千六百人。”
    “沉阳有川兵六千,辽兵七千,辅兵三千,一共一万六千人。”
    “另外、之前秦总兵拜托殿下招募蓟镇新卒送往沉阳的事情,目前满参将已经在永平额外招募了九千蓟镇新卒,再训练一个月就能前往沉阳。”
    “赶不上了……”朱由检忽的开口,让王承恩一愣。
    赶不上?什么意思?
    “估计、现在老奴已经准备出兵席卷辽沉了……”朱由检看着远处的燕山,眉头紧锁。
    也似乎验证了他的话,同一时间的沉阳,也捕捉到了新萨尔浒城有粮船顺水而下的情报。
    沉阳之战要开始了,老奴能不能把死局盘活,全看这一战。
    老奴胜、则明军退往辽河以西,后金国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