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两百五十七章 河西见闻

第两百五十七章 河西见闻(2/5)

    张掖此地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境内地势平坦,加上张掖河的经过和祁连山积雪融化的滋润,这块地方可以说是河西为数不多的宝地。
    朱由检自上个月从嘉峪关往东巡查,目前不过才走到了河西中段的张掖,不过一路走来他也有了许多感想。
    其中最大的感想,就是移民的问题。
    因此在发现人口稠密的江南三省居然没有多少人迁移,他瞬间就不舒服了。
    如果迁移的百姓不多,那么旧港只会是富裕版的河西。
    他一路走来,所见到的是归附蒙古人和大量回回、汉人一同生活。
    但是这种生活十分粗犷、蛮野。
    大量的佛寺和其他宗教的寺庙随处可见,许多人为了逃避徭役而去寺庙之中。
    当地的黄册也是一笔糊涂账,人口田亩统计的一塌糊涂。
    正如他此刻手中拿着的两本文册,便充分说明了这河西的黄册,糊涂到了何种地步。
    “若是不查,我还不知道这张掖都能有田亩百万,人口十四万!”
    朱由检将手中的黄册丢给了站在一旁的孙传庭,而孙传庭接住后,也汗颜道:
    “这河西之地,不仅仅是黄册糊涂,便是我《大明律》也没有好好的执行。”
    “我朝《大明律》的《户律》之中有规定不许蒙古人、回回人与本族人结婚,违者仗八十,所生子女贬为奴仆。”
    “并要求蒙古回回与汉人通婚,服汉衣用汉礼,语言生活方式完全汉化。”
    “但是这一路走来,蒙古和回回私下通婚的举动繁多,并且哪怕是与汉女通婚,也要求汉女跟随他们信仰。”
    “如此一来、百年之后,我大明河西之地,岂不是尽数都成为了……”
    “行了。”朱由检打断了孙传庭的话,随后看了一眼自己面前的田地道:
    “孤不管是蒙古人还是粟特人、亦或者是回回人,回鹘人,总之按照太祖高皇帝所制定的《大明律》严格要求!”
    “另外、将他们的户籍全部给我改成汉人!”
    “户籍之上总是填写鞑靼、瓦剌是何意?既然入了我大明,便只有一个民族,地方官员胥吏亦不得歧视!”
    朱由检难得的生气,毕竟按照朱元璋制定的政策来施行的话,河西早就是完完全全的汉地了。
    结果这群河西官员胥吏贪赃枉法不说,隐瞒田地人口不说,居然连《大明律》都不执行了。
    朱由检现在是庆幸,他庆幸自己来了河西,如果他不来,他都不知道河西的官员居然敢这么搞!
    同样的、他在生气,他身后的一名五旬文官也上前作揖道:
    “殿下、河西治理不周,是下官的错,清殿下治罪……”
    “梅布政使无罪。”朱由检转身看了一眼请罪的梅之焕,抬手将他扶了起来后才说道:
    “孤已经打听过了,梅布政使抵达河西开始,就已经整顿吏治和风气了。”
    “河西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而出现的,是历任官员不作为而导致的。”
    “梅布政使不仅无过,反而有功,需要嘉奖!”
    朱由检并不是在拉拢人心,而是真情实感。
    自从他来到河西以来,听到的都是百姓对梅之焕的夸奖。
    梅之焕用河西每年结存的几千两银子,硬生生发动了百姓,在河西之地挖地开渠,新垦数万亩田地。
    要知道这是没有朱由检和朝廷支持的情况下,而这个地方还是河西。
    朱由检对梅之焕很看重,为了恢复河西的民生,他在扶起梅之焕后便说道:
    “河西的军屯田清查已经好了,地方上的豪强也收拾完毕……”
    说着、朱由检回头询问道:“孙守法,告诉梅布政使,上直缴获了多少东西!”
    “回殿下、梅布政使……”孙守法闻言,当即回禀道:
    “查抄侵占太仆寺草场豪强十七家,侵吞军屯田不归还者三十一家,共抄出黄金一万四千六百余两,白银七十五万二千余两,粮秣一百零六万石,还有田亩和珠宝不可计数。”
    孙守法的话,让在场的孙传庭、梅之焕、李如柏、李如梅、王承恩、曹变蛟、曹猛等人纷纷咋舌。
    朱由检闻言,也从旁边的锦衣卫手上拿过了一本文册道:
    “河西之地,前后三次清丈,合计人口二百一十七万四千余人,田亩九百二十六万九千三百余亩。”
    说到这里、朱由检将文册交到了梅之焕手上,并语重心长的交代道:
    “信天先生(梅之焕自号),这河西之地还是交到你的手里我放心。”
    “眼下治理河西的一切,孤都帮你清理好了,而孤想要的也很简单。”
    “鼓励百姓开垦田地,尤其是官田,只有开垦田地多了,河西才能恢复到盛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