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零六章 天启七年

第三百零六章 天启七年(3/4)

、云南、贵州和湖广六省的田赋和税银,在十月征收后全部运往云南临安府,广西镇南关,广东廉州府三地。”
    “授命洪承畴为交趾经略,统辖西军都督府、南军都督府,海军都督府三府,于今岁冬月(十一)出征,收复安南为交趾,设交趾布政使司!”
    “殿下千岁……”听到朱由检的下令,顾秉谦为首的人纷纷拍起了马屁。
    没有人询问为什么要在冬月出兵,因为只要了解安南的官员都清楚这个时代安南的天气。
    冬月安南气温较为宜人,如中原九月的天气,十分适合出兵。
    只是让百官有些惊诧的是,朱由检大手一挥就让洪承畴节制三府近四十万兵马,还拨给六省赋税。
    这六省赋税里,仅仅四川和湖广的赋税,在两司进行盐茶收税后,账面上的税银便足足有二百万两之巨,田赋更是高达五百多万石。
    再加上其他四省,税银的规模能达到四百万两左右,田赋可以达到九百多万石。
    尽管还不能和扫北之役相比,但重要的还是洪承畴这个人。
    洪承畴不过三十三岁,在朝廷之上,这样的年纪大多也就是正五品官员或者从四品。
    朱由检对他委以重任,如果一旦战败,也是需要担责任的。
    尽管洪承畴有过不少战绩,但单独统领这么多兵马倒还是第一次。
    不过、既然是朱由检定下的,也自然没有人敢反驳,所有官员纷纷高呼千岁,似乎朱由检做了多么了不得的决策。
    在宣布之后,朱由检也对户部尚书毕自严询问道:
    “今日大朝会,户部先报一下去岁大明的户籍、田亩、商税、关税、田赋吧!”
    “遵令……”听到朱由检让户部第一个开口,毕自严也不怯场,而是对着笏板直接读道:
    “去岁我大明两京十六省,民田土八百六十五万三千四百顷二十一亩八厘,人户一千九百九十二万四千三百六十七户,人口九千九百四十五万一千八百二十三人。”
    只是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大明忽的又清查出二十几万人,显然和朱由检预料的一样,大明的黑户数量依旧很庞大。
    “去岁冬月至腊月两月间,民间共出生二十五万零三十七人,病逝、老逝者六万三千五百二十一人。”
    忽的、毕自严报出了一个官员们从未听过的数据,而当这个数据报完,毕自严暂停了一下。
    朝臣们听到后,纷纷小声的议论了起来,朱由检没有制止这种行为,而是给了他们一盏茶的讨论时间。
    “铛——”
    等鸿胪寺丞在大殿一角敲钟后,百官们才闭上了嘴巴。
    他们闭上了嘴,坐在高位的朱由检就要开口了:“诸位或许好奇孤为什么会让毕尚书汇报这个数额。”
    “或许诸位也都经历过,这两个月家中婴儿出生时,胥吏上门清点。”
    朱由检扫视着殿上的官员,随后开口道:
    “自即日起,这样的清点将常态化,各府男女婴一旦出生,必须登记造册,有违者罚钱三百文,敢有遗弃者,全家充军,邻里若不检举则直接流放!”
    朱由检下达了十分严苛的一条政策,尤其是最后一条,相当于连坐制。
    至于朱由检为什么要这么做,显然也是为了让黄册统计的更加真实。
    皇帝大多时候低估自己手下的王朝到底有多么强大,这其中就是田亩和人口问题。
    宋朝和隋朝为什么敢那么盘剥百姓?还不就是人口清点做得好,知道每个百姓的承受能力是多少。
    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另一个……
    “民间溺死女婴之风,诸位难道不曾了解?。”
    “百姓贫苦,朝廷理解,因此发田一人三亩时,从未因男女而偏废。”
    “眼下发田还有人胆敢溺死女婴,这就不是因为贫苦,而是挑衅朝廷。”
    “若是风气不扼制住,长此以往,难道我大明就成了一个没有女子的天下吗?!”
    朱由检突然大声,惹得皇极殿、皇极殿外广场回声阵阵,官员们也知道朱由检想说什么了。
    古时候“重男轻女”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在上古的卜辞里就认为生男孩为嘉,生女儿为不嘉,后又出现了儿子继承香火的说法。
    因此很多家庭为了“不断后”,不论前面生了多少个女孩,也一定要生下个儿子。
    朱由检看着民间沉溺女婴的风气不止,自然是无比恼火。
    要知道大明疆域如此广袤,还有一个数百万平方公里,却只有二百万汉人的旧港,以及还未夺回来的东北,西北地区。
    这些地区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汉人,是难以稳定下来的。
    毕竟没有女人,大明的男人总不能打光棍吧?
    安南、东吁这些地方还好说,可其他地方呢?诸如旧港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